和順光影——老字號的故事
悠悠歷史文化,漫漫絲綢古道,孕育了極邊第一城——騰沖,中國的翡翠發源地。風輕花落定,時光踏下輕盈的足跡,卷起昔日的美麗悠然長去。翻開歷史的長卷,回首看前人來時的路,那串串足跡講述著豐富多彩的故事,或喜或悲,或繁榮或凋敝,或昌盛或沒落。有很多早已被時光的車輪車輪碾碎在某個角落,但總有一些故事盛開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凋零。
和順鄉、鄉順河,一條彎彎的小河繞村而過,四周火山懷抱,山上名木古樹郁郁蔥蔥,房屋環山而建,這里就是位于騰沖城外四公里處,古名陽溫暾的和順古鎮。在古鎮里雙虹橋右側前行300米處(黃果樹巷旁)有一個老字號——福盛隆商號,在歷史的演變中依然傳承至今。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,讓我們走進這個老商號,探索它的精髓所在。
和順綿世澤半耕半讀半賈,南服寄游蹤亦儒亦商亦僑。這幅對聯形容的就是清朝末年和順人民的生活方式。當時在和順有句俗語叫窮走夷方急走場,走夷方是和順人的生存方式。清末有位少年叫姓寸,名尊福,字如東,號海亭。生于1855年,年少家貧,十三歲懷揣著和順祖祖輩輩男人的夢想跟隨馬幫到達緬甸。來到緬甸以后拜在名師的門下刻苦鉆研學習翡翠知識,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財富以后,1885年他在緬甸創辦了福盛隆商號。福盛隆以玉石業為主,集開采、加工、銷售為一體,兼營其它。
在第一代掌門人創辦福盛隆商號的時候,他就立下志向,要把翡翠文化傳播到全世界,讓更多的人們來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玉石文化,他一直堅持選料考究、做工精湛、童叟無欺來誠信經營商號,因此從“福盛隆”出來的翡翠因精致、華美、高雅、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珍藏價值,而被稱作“寸家玉”!因物超所值,漸漸的“寸家玉”被世人認可,不幾年便名聲遠播,再后來它被人們列入“騰沖五大名玉”之首。當時的富商巨賈,政界名流都以能佩戴一塊“寸家玉”而倍感時尚和自豪!福盛隆的“寸家玉”不僅工藝細膩,形象逼真,氣韻高雅,更承載了一種文化理念。
福盛隆商號自創辦開始就秉承著回饋社會得原則,報效國家。光緒十一年,緬甸淪為英屬殖民地,僑商受盡欺負,昏庸的清政府無力保護自己的華僑,福盛隆的掌門人跟英國人進行了談判,維護了華人華僑的利益,財產和安全 。廣州黃花崗、保山起義、河口起義、辛亥騰越起義,福盛隆都捐贈了巨資,對中國的辛亥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。抗日戰爭期間、抗美援朝期間福盛隆都捐贈了物資,一直為國家的安定默默支持著。
福盛隆還熱心公益,支持家鄉建設,修橋鋪路,投資建設和順圖書館,創辦和順明德女子學堂,讓更多的孩子都能學習讀書,不收學費、書費,還包食宿。
1915年福盛隆第一代掌門人60大壽的時候,國民政府把他邀請到上海親自為他賀壽。 孫中山先生親筆為福盛隆題詞“華僑領袖,民族光輝”,還同時還贈匾“中外名垂”;民國軍政府主任總裁岑春煊也為福盛隆題詞,上題“民國策勛”,寓意把福盛隆的功勛記入史書。
在一代代掌門人的帶領下,這個老字號經歷了戰爭、文革等歲月的洗禮,一百多年過去了,直到今天這個老字號依然經營著翡翠生意,以誠信為本,明碼標價,童叟無欺,從不虛標價格,也從不打折。并且堅持著回饋予社會理念,資助周邊貧困學生,慰問抗戰老兵,清明節到國殤墓園掃墓、描碑等等。
老字號福盛隆一直堅持著傳播翡翠文化的使命,用實際行動證明著數百年來的回饋社會得理念。這種文化傳承,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凋零。
主要產品:福盛隆天然A貨翡翠
http://fushenglong.tmall.com 